close

2014年底,我看了彼得提爾 (Peter Thiel )的『從0到1』(zero to one)。這本書堪稱近5年來,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本書創業書籍,看完從0到的讀後心得,讓我深深覺得:原來我都錯了,書中提出的許多觀點,都印證了兩年多來,我在創業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瓶頸與挫折,也解答了我的許多疑惑,讓我了解到:開店(不一定賺錢的公司)vs.生意(有賺錢的公司),

賺錢,但不一定有長久競爭力的公司vs.事業(有競爭力且長久的公司)三者的不同,重新對『創業』這件事又有了更加深入的看法。

彼得提爾的博學與看待事情的深度廣度,令我完全懾服,這是一個進步社會偉大的思維與視野,才能啟發的人類了不起的智慧。

創業者好書推薦:彼得提爾『從0到1』( zero to one)(上)

Ps.

1適合科技業或已經創過業的人閱讀,如果沒有這兩種背景,恐怕比較沒有共鳴,也比較無法學以致用。創業失敗的人更需要多讀幾遍。

2本書原版是以課堂筆記的形式再擴充為書籍,又經過譯者的翻譯,有很多地方看了兩遍還是不太了解文字的意義,建議直接讀原文版,或是讀過之後在讀原文版。

 

以下是我所讀過的重點摘要:

自序  從0到1

P9.商業世界的每一刻都不會重演。

如果美國企業想要繼續成功,就需要成千上萬個奇蹟。這聽起來有點沮喪,但人類之所以迥異於其他物種,就在於人類有創在奇蹟的能力。這個奇蹟,就是科技。

科技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類並非從給定的眾多選擇中挑選好要建造什麼,而是藉由創造新科技來改寫世界規則。

P11.我在那些成功者身上發現最強而有力的共同模式,就是成功者能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他們的成功是因為從基本原則思考商業,而不是從成功方程式。

有什麼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但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思考:從基本原則改善生活的創造發明,才是有價值的成就。

ch.1 未来的挑戰

p14.大部分人都相信x,但事實卻與×相反。

這個反主流的問題和未来有什麽關係?簡單来说,未来是所有還没發生的時間的集合。

但未来的獨特和重要並不是因為事情還没有發生,而是未来的世界与今天不一樣。從這個意義来看,如果100年内社會没有任何改變,那未来就在100年以後;如果10年内社會出现巨變,那未来幾乎伸手可及。沒有人能准確预测未来,但我們知道兩件事:未来大不相同,而且必定是從今日演變而来。反主流問題的眾多答案就是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现在,而好的答案是讓我們窺見未来最好的方法。

p15.進步有两種形式。第一種是水平或延伸式的進步,這種進步是複製已經成功的方法,也就是從1到n;第二種是垂直或密集式的进步,這種進步是開發新的事物,也就是從0到1。水平式的進步很容易想像,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它的樣貌;垂直式的進步比較難想像,因為要做別人從没有做過的事。

從宏觀的角度来看,水平式進步可以用一個詞來描述,那就是「全球化」,就是把某個地方的事物大量複製到每個地方。中國是全球化的典型。中国订出20年计划,要成为今日的美国,中国复制所有已开发国家成功的事务。

思考:『從0到1』與『從1到n』是兩種不同的進步模式,要『從0到1』必須打破『從1到n』的思維模式。

p20.新企業最重要的優勢就在新思維,新思谁甚至比聪明更重要,小规模才有思考的空間。

接下来的内容不是一份简介或知讖手冊,而是一個思考練習。因為新創事業要做的事,就是必须質疑你的構想,從零開始重新思考。

ch.2 1999年的教訓

P34.精實創業的要點:1循序漸進。2保持精簡有彈性。3面對競爭求取進步。4專注在產品,而非專注銷售。

p35.相反的原則可能更正确:1大膽冒险比無聊琐碎好。2壞計劃比沒計劃好。3競爭市場賺不到錢。4销售與產品一樣重要。

p36.大家信奉從0到1,但幾乎沒有新創事業真正抵達目標,许多人一直停留在只说不做的階段。大家了解到,除了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外,我們别無選擇。

我們仍然需要新科技,可能還要1990年代的自大和活力才做得到。要创立新一代的公司,我們就必须放棄泡沫破减後形成的信條。這並不代表相反的概念就自動是對的,武斷拒绝這些信條並無法擺脱群眾狂热。相反地,應該要省思自己對商業的認知有多少是受到以往犯错的影響而造成的錯誤反應。最與眾不同的作法是別和群眾唱反调,但要自己思考。

思考:精實創業比較多是『延續性創新』,『從0到1』比較多是『破壞性創新』

 

3打造有创意的獨占企業

p37.美国人把競爭當神話,認為競争可以拯救民众免于陷入社會主義國家排隊領麵包的窘境。事實上,资本主义和竞爭的概念恰恰相反。資本主义需要先累积资本,但在完全竞争下,所有利润都将因競争而消失。创业家显然應該學到,如果想要创造、並長久留住价值,不应該建立一個没有差異化的產品模式。

p52.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是從一個觀察開場:[幸福的家庭全都非常相似,不幸的家庭則各有不幸。]企業恰恰相反,成功的企業長得都不一樣,每家公司靠解决一個獨特的问题而赢得獨占地位;倒閉的企業則都一樣,無法從競爭中逃脱。

思考:很多人看到書中描述壟斷的好處,就覺得事業要努力形成壟斷,我的看法則是:壟斷不是目的,壟斷造成的社會進步,才是壟斷真正的目的,可別把努力的方向給搞錯了。

ch.4 競爭的迷思

p54.高等教育是一場困局,高中時代胸懷大志的學生與聰明程度不相上下的同儕激烈對抗,爭取管理顧問和投资银行等傳統的職場生涯。為了取得特權,他們成為保守人士。他們(或他們的家庭)付出數十亿美元的學费,而且學費的涨幅持續超過通膨。為什麽我們要這樣折腾自己?

p60.用模仿當作競爭手段有些危险,這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麽像亞斯伯格症這種拙於社交的人在目前的的矽谷占有優勢,這些人對社會線索沒那麽敏感,比較不可能可能和身邊的人做一樣的事,如果你對發明東西和撰寫電腦程式感興趣,你就比较不害怕全心投入,最後你就會對這些事情變得超级厲害。施展技能的時候,就比较不可能像别人一樣放棄信念,這使你免於被那群爭搶無聊獎項的人迎頭趕上。

思考:跟著群眾走與完全認同社會價值而不獨立思考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ch.5 後發優勢

p70.獨占事業的特點:1专利技術2网路外部性3規模經濟4品牌

p72.网络外部性的力量十分强大,但除非你的產品在网路群組還是小规模時對初期用户已經具有價值,否則無法取得網路外部性。他们的技術在有规模時應該行得通,但只有在有规模時才會成功,也就是每部電脑都必须同时加入网路而,這種狀況没有發生。

矛盾的是,享有網路外部性的企業必须從極小的市場開始。臉書從哈佛學生開始,馬克·祖克伯格的第一項產品是為了讓同班同學加入而設計,並不是為了可吸引全球人囗。這是為什麽成功的網路事業很少由企管碩士之類的人開始,因為初期市場太小,看起来甚至完全沒有商机。

p76.打造独占事业的方法:

1从小生意开始垄断。每个新创事业都该由非常小的市场开始,要错,也是错在起步的规模太小。(翻譯不通順,meaningless)

2扩大规模。我们低估正確发展市場的效益,其實市埸需要有记律的逐步擴大。最成功的企業會先占據一個特定的利基市場。然後擴展到相近的市埸。成功的企業都有个类似的创业故事。他们都是由核心事業逐步向外擴展。

3別搞破坏。

4後來居上。

p82.你可能聽過[先發優勢」,就是在競爭對手都還在倉皇準備起步時,第一個進入市場的廠商可以搶得較大的市占率。但率先採取行動是一種策略,不是目標。

真正重要的是能在未来產生现金流,所以如果有其他人會追上来超越你,就算你是第一個做的人也不会有好處,後來再投入反而更好。這個意思是說,在特定市場做出最後一个重大發展,並享受數年或甚至数十年的獨占利润。實行的方法是主導小型利基市場,從那裡開始壯大规模,邁向你野心勃勃的長期願景。這樣來看,經營事業就像下棋一樣。西洋棋棋王何塞·勞爾·卡柏布蘭卡说得好:「要成功,首要工作是必须先研究殘局。」

ch.6 成功不是樂透彩

p112.向贾伯斯學學習,最重要的不是美學。賈伯斯最棒的設計是他的企業。蘋果公司發揮想像,並多年執行确定的計劃來創造新產品,有效行銷。忘掉[最基本的可用產品]吧!自从1976年創立蘋果公司,賈伯斯就看到他可以透過細心規劃來改世界,而不是靠著傾聽焦點團體的意见或是複制别人的成功來改變世界。

規劃的威力解释民营公司的價值難以估算。當大公司要併購成功的新創事業時,出價不是太高或太低:創業者只有對公司没有更明確的願景時才會出售,這時買家可能出價太高;有明確想法和全盤计劃的創業者不會出售。

思考:賈伯斯最棒的設計是他的企業,而不是美學。這句話我要牢記心中。

ch.7 跟著錢走

p117.我們不是活在正常世界,而是活在冪次法则之下。

創投基金的报酬率並没有遵循常態分布,而是遵循幂次法則:少數幾家公司的表现大幅超越其他:如果坚持投资分散,而非一心一意追求少数几家可能变的極有价值的公司,你在一開始就會錯過這些公司。

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资应该等于或甚至超过基金其他投资的总和。

這意味創投有兩条守則。第一只投资獲利可以達到整档基金總值的潜力公司。這是個很嚇人的規定,因為這會消去絕大多数的投资選項。因為即使是非常成功的公司,通常规模都不大。於是,創投有了第二條守则:因为第一条规定太严苛,所以不需要其他规定。

p125.冪次法則有什麽用處?

冪次法則不仅對投资人非常重要,對每個人也很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是投资人。創業者做的最大投资只是在花时間成立新公司。因此,每個創業者都必都必须思考他的公司能否成功,变得更有价值,而其他人无可避免的也都會成為投资人。你會去選擇一個職業生涯,是因為你相信這一行幾十年後仍然有價值。

谈到如何创造未来价值,最常见的答案就是多元投资组合組合。但是人生不是投资组合,不管是对新公司的创业者和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创业者不能把自己「多元化」,你無法同時負責十幾家公司的營運,然後祈求其中一家平稳順遂。

可是我們學校教的恰恰相反,正规教育傳遞同质、一般的知藏。通過美國學校體系訓練的人都學會别用幂次法則思考。每所大学都相信卓越,设计重点似乎是在保证「做什麽不重要,做得好就行」,这错得一塌糊塗。其實,你要做什麽很重要,你該全神貫注在擅長的事情上,在此之前,你要想清楚你擅長的事在未来是否有前景。

這表示,在這個創投世界,就算天才橫溢,也不定要自己開公司。现在實在有太多人創業了。懂得冪次法則的人遇到創業時,會比别人多一份遲疑:他們知道加入正快速成長的一流公司也能獲得重大的成功。冪次法則顯示,不同公司之間的差别,遠比公司内部不同角色的差別来得重要。

如果你真的自己開公司,一定要記得冪次法則,好好的經營。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個市場會比其他市場更有利,一項好的销售策略通常能睥睨群雄;時間和决策也有冪次法則,某些關鍵時刻的重要性將遠比其他时刻更重要。在不相信冪次法則的世界,别人告訴你的决策通常不是正確的,因為最重要的事绝少顯而易见,甚至像祕密般不為人知。在冪次法則的世界,你必须非常努力思考自己的行動到底會落在:80/20曲線的那一段,代價差别太大了。

思考:一個市場會比其他市場更有利,創業前的思考與創業後的投入一樣重要。

ch.8 偉大的企業都有秘密

p130.什么样有价值的公司還沒人创立?每個正确答案都一定是個祕密:有點重要但未知、有點困難但辦得到的事。如果世界上還有很多秘密,代表還有許多能改變世界的公司還没成立。

接下創業者好書推薦:彼得提爾『從0到1』( zero to one)(下)

 

ps. 個人覺得柯P最近的一則專訪跟這本書的要義十分類似,有興趣的人可以google看看,標題:『專訪柯文哲(1):施政「公開透明」是一種決心』,很前進的想法又有執行力,佩服。(謎之音:柯P大人是不是也讀了這本書啊??)
arrow
arrow

    cocoalee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